李少军:读《费尔巴哈论》

经典因历久弥新而充满魅力,经典因其真理性而充满力量。

恩格斯的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称其为《费尔巴哈论》)历经一百多年共产主义运动的检验而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在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恩格斯的这部著作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的革命者和建设者,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精神力量。今年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诞辰200周年,在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重温他的这部经典之作。

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的《费尔巴哈论》

马克思主义诞生在工人运动中,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在发展;随着工人运动的高涨,马克思主义不断取得胜利。马克思主义在与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斗争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到十九世纪90年代,马克思主义在德国工人运动中,尤其是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内,马克思主义取得支配地位。随着马克思主义不断取得胜利,有人就来歪曲和修正马克思主义理论,其中做文章的一个重点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与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关系。《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不久,资产阶级学者杜林等攻击马克思,认为马克思的方法是“黑格尔的诡辩”。对此,恩格斯写了《反杜林论》进行批驳,马克思自己在1872年《资本论》第二版跋中进行反驳,“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我的看法:“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1“我公开承认自己是这位大思想家的员工。”2 马克思在跋里说明了自己的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联系和区别。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认为有必要、有义务系统地把这个关系讲清楚。

1886年,恩格斯借助评论丹麦哲学家卡·尼·施达克的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写出《费尔巴哈论》并将其发表在1886年《新时代》杂志第4年卷第4、5期。过了两年,恩格斯对文章进行修改并加写一篇序言,于1888年在斯图加特出版单行本,单行本在附录中收录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篇短文是恩格斯在马克思1844—1847年的笔记本中发现的,原标题为《1.关于费尔巴哈》,发表时恩格斯作了文字上的修改)恩格斯称这个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是十分宝贵的。

为什么要写作和出版这本书?恩格斯在序言里说:此书完成他和马克思多年的愿望,即把马克思恩格斯同黑格尔哲学的关系,他们怎样从这一哲学出发又怎样同它脱离,作一个简要而系统的阐述。同样,他和马克思还要还一笔信誉债:费尔巴哈对于他们的影响。也就是说:写作此书的目的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发展过程和基本原理作简要的阐述。

这本书出版后影响很大,恩格斯对自己的这部著作很满意、评价也很高,把它作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书目推荐给年轻人,1890年他在给约瑟夫·布洛赫的信中强调:要根据原著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他提到自己的著作《反杜林论》和《费尔巴哈论》,他说:“我在这两部书里对历史唯物主义作了就我所知是目前最为详尽的阐述。”3《费尔巴哈论》出版后,不仅受到德国读者的欢迎,也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欢迎,它对社会主义者具有不可遏制的吸引力。1889年被译为俄文,1890年,被译成波兰文。1892年出版普列汉诺夫翻译的俄文全本。1892年,葡萄牙文译本出版。1894年,拉法格翻译,经过恩格斯审阅的法文版问世。

随着无产阶级革命从西方向东方转移,俄国逐渐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中心,马克思主义成为他们进行斗争的思想武器,俄国无产阶级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热情高涨。《费尔巴哈论》成为他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书目。1892年6月,普列汉诺夫将恩格斯的这一著作翻译介绍给俄国读者时说:“在哲学领域中,也像在经济和政治的领域中一样,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是俄国社会主义者的最可信赖的领导者。我所推荐的这本小册子,是集了这两位思想家的哲学观点的大成。”4 1905年7月,普列汉诺夫在《费尔巴哈论》第二版序言里说:“只有具有彻底思想的人才能在其活动中始终如一”,“不管我们的反对者怎样说,下一事实是不容争辩的:那种想使马克思的理论同其他理论(用德国话来说,打马克思理论耳光的理论)‘相结合’的意图,显露出制定严整的世界观的意向,但也暴露出思想无力和不能严格地彻底地坚持一种基本原则。换句话说:就是不能理解马克思。”5 普列汉诺夫再次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俄国革命的重要性。

列宁高度评价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他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坚决地捍卫了哲学唯物主义,并多次说明,一切离开这个基础的倾向都是极端错误的。在恩格斯的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反杜林论》里最明确最详尽地阐述了他们的观点,这两部著作同《共产党宣言》一样,都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6。列宁自己认真研读这部著作,把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拓展到认识领域,提出认识的两条路线,哲学的党性等问题,在他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丰富和发展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思想、捍卫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在俄国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和建设者,发挥了思想指南的作用。

在我国,早在20世纪20年代,此书就被翻译成中文。1937年,张仲实重新翻译恩格斯这部著作并出版。此后三十年,我国流行的主要是张仲实的译本,张仲实译本的特点是增加普列汉诺夫俄译本的第一版和第二版的序言和注释。中央编译局成立后,在张仲实译本的基础上出版《费尔巴哈论》新译本。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在我们党历史上、在我国人民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早在延安整风时期,《费尔巴哈论》的部分内容就选编为《马恩列斯思想方法论》,而《马恩列斯思想方法论》是全党必读的文件之一。新中国成立前夕,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要求干部读12本马列著作,《马恩列斯思想方法论》是其中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费尔巴哈论》成为中国人民学习马克思主义和接受理论教育的必读书目之一,1970年,周总理给毛主席写报告说“现送上主席在1964年关于选读马、恩、列、斯著作的三十二本书的批示和目录。我们从中选了九本”7,这九本书包括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新中国的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学习《费尔巴哈论》,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增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这本书不仅受到共产党员欢迎,而且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在大阳城99aa百年校庆之际,向青年学子推荐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时,推荐了《费尔巴哈论》。张先生是这样推荐的:我喜欢读书,喜读的书很多。作为一个中国人当然要读一些古书,如《周易》、《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但是这些书究竟年代久远了,总有隔世之感。我是学哲学的,曾经喜读二十世纪初期分析哲学的著作,分析学派的著作注重逻辑分析,对于问题条分缕析,论证缜密,可以给人一种思想训练,使人头脑清晰。虽然喜读分析学派的著作,但是我更喜欢读的乃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著作。马克思非常深刻,但不免晦涩;恩格斯则文笔明晰,深入浅出。我喜读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更喜读恩格斯的《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但是最喜欢读的是恩格斯所著《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简明扼要,论述了辩证唯物论与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对于哲学基本问题以及辩证唯物论与黑格尔以及费尔巴哈的关系,都讲得非常清楚。我读《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多遍,常常温习。”8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他认为《费尔巴哈论》“是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对马克思哲学思想所作的全面梳理、总结和发展,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哲学基本问题,系统论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大成之作。”9它仍然是我们今天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读书之一。

在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教育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革命者和建设者,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革命者和建设者通过学习《费尔巴哈论》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增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百余年实践检验,《费尔巴哈论》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书目。

二、《费尔巴哈论》的核心思想辨析

《费尔巴哈论》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一百多年来,科学技术发展迅猛,新理论、新思想、新技术不断涌现,科学技术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也改变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社会历史领域,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从一国变为多国。二十世纪90年代,共产主义运动遇到挫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共产主义运动跌入低谷。中国顶住压力,经历风险和考验,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青春和活力。

站在新时代,百年回眸,辨析《费尔巴哈论》的核心思想,作为经典,它仍然放射光芒、活力无限。

首先,在《费尔巴哈论》中,恩格斯分析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他从黑格尔的一个命题:“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出发10,运用个别到一般的方法,得出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是辩证发展观,恩格斯说:“黑格尔哲学(我们在这里只限于考察这种作为康德以来的整个运动的完成的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正是在于它彻底否定了关于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11“这种辩证哲学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适应的绝对的人类状态观念。在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绝对的东西、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它本身就是这个过程在思维着的头脑中的反映。”12 恩格斯认为这是一个伟大的思想。但是这样一个伟大的思想被黑格尔哲学的体系(唯心主义)与方法(辩证法)的矛盾窒息了。随着黑格尔哲学的解体,在青年黑格尔派中出现了费尔巴哈,“费尔巴哈的著作《基督教的本质》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王座。魔法破除了,体系被炸开并被抛在一旁。”13 但是黑格尔哲学并没有被批判地克服。费尔巴哈打破了黑格尔的体系,简单地把它抛在一旁,他不能救出黑格尔哲学的新内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转变,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结合。费尔巴哈是一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但是,他的唯物主义是不彻底的,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是一个唯心主义者。所以费尔巴哈是半截的唯物主义者,即下半截(自然观)是唯物主义的,上半截(社会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的人是抽象的人,他强调感性,但不理解感性活动,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现实的人出发,在物质生产活动即劳动中找到解开社会发展史的锁钥,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完成哲学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黑格尔哲学,它是唯物主义,不是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它是新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此,我们需要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黑格尔化的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过是黑格尔哲学的翻版,看不到它完成的革命性变革。另外,学术界有人把辩证唯物主义看作费尔巴哈直观的唯物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实质是创立实践唯物主义,把实践的观点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物质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这种观点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划清界限。通过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上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

其次,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恩格斯在第二章开宗明义提出哲学基本问题,他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4思维和存在、精神和自然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自然界何为第一性?谁是本原?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两大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称为可知论,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是不可知论。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思想后来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学术界有人否定这个基本原理,认为这是旧哲学的问题,思维和存在关系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一个基本原理,是十分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讲哲学基本问题,请问如何分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新唯物主义的依据在哪里?否定哲学基本问题只会造成思想混乱。

第三,恩格斯在论述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对哲学变革所起作用时提出:“像唯心主义一样,唯物主义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甚至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改变自己的形式。” 恩格斯认为,推动哲学前进的真正动力“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恩格斯的这个思想后来被列宁所继承和发展,列宁在晚年号召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联盟,在实践中列宁这个思想了积极作用。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自己的科学活动并取得巨大成就,同时,他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一系列新思想(大成智慧)。哲学要繁荣离不开自然科学的养料,哲学来自非哲学;科学要发展,离不开哲学的指导,否则科学将迷失方向。

第四,恩格斯提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而这样一来,黑格尔哲学的革命方面就恢复了,同时也摆脱了那些曾经在黑格尔那里阻碍它贯彻到底的唯心主义装饰。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像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这个伟大的基本思想,特别是从黑格尔以来,已经成了一般人的意识,以致它在这种一般形式中未必会遭到反对了。但是,口头上承认这个思想是一回事,实际上把这个思想分别运用于每一个研究领域,又是另一回事。”15 非常遗憾的是恩格斯称为世界是过程集合体并认为这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过程中没有被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发扬光大。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在1947年出版《过程与实在》,作为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的怀特海继承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康德哲学思想,把世界作为过程而存在阐发出来,创立了过程哲学,他的过程哲学的核心思想是:世界作为过程,它是流变的,是有机统一的。怀特海的过程哲学被美国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继承和发挥,在当今美国形成所谓的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

第五,恩格斯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尤其是社会历史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历史发展有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基本的前提,对此恩格斯在书中有详细的分析。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个基本原理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科学社会主义十分重要。今天我们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共产党员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哲学依据就在这里。正因为如此,反对者总是不断对这个原理进行攻击。

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思想丰富、科学性强,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正如他结束语说:“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的新派别,一开始就主要是面向工人阶级的,并且从工人阶级那里得到了同情,这种同情是它在官方科学那里既没有寻找也没有期望过的。德国工人运动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者。”16 在人类解放的道路上,《费尔巴哈论》以其真理性吸引和培养社会主义者。 

读懂《费尔巴哈论》的启示和意义

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它系统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入门书;它思想深邃、文笔流畅、逻辑严密、幽默风趣,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开篇之作。《费尔巴哈论》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文笔吸引着社会主义者,以其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的革命者和建设者。

《费尔巴哈论》恩格斯在写作上做到深入浅出,简洁明快,但是它阐述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博大精深的理论。真正读懂它,很不容易。新中国成立后,在学习《费尔巴哈论》过程中,由于不同的理解引发了一场持续三十多年的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大讨论。1955年,艾思奇在中央党校开设《费尔巴哈论》原著课程,作为教育长的杨献珍去听课,杨献珍不同意艾思奇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认为这是黑格尔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理论。由此展开讨论,《哲学研究》《红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术月刊》等报刊发表文章,艾思奇、王若水、吴江、杨献珍等知名哲学家都参与讨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在国内外有着广泛影响的一次重大哲学争论。涉及的问题很多,有怎样理解经典原著的原意问题,哲学基本问题、辩证法问题、认识论问题,哲学史上的一些问题,对德国古典哲学的评价问题等等。

由此可见,真正读懂《费尔巴哈论》不容易。怎样才能读懂它呢?

要读懂它,需要一定的哲学史基础,尤其是西方哲学史的知识,比如:恩格斯在第二章写道:“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他论述哲学基本问题历史与内容,如果没有哲学史基本知识,就不可能深入理解这个问题。又如:恩格斯对休谟和康德的不可知论的批判,离开西方哲学史也是同样难以理解的。学习哲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一定要学习哲学史,从一定意义讲,哲学是对哲学史的总结,哲学史是哲学的展开。正如恩格斯讲的: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不是魔术师两三句话能够证明的,它是由哲学长期发展和实践证明的,学好哲学,首先要学习哲学史,这是学习哲学的基本规律。读《费尔巴哈论》也是如此,在认真读书的基础上,扩充哲学史的知识。

《费尔巴哈论》是在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四十多年后,由恩格斯自己来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详细论述他们是怎样从黑格尔哲学出发,经过费尔巴哈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因此要读懂它,需要把学习德国古典哲学和学习《费尔巴哈论》结合起来,互相参照,加深理解,真正弄懂它。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经过几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努力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是构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体系的基本文献(文本依据)。因此,我们把学习原著和学习原理结合起来,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领悟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学习,加深对原著的理解。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学风。斯大林通过总结共产主义运动百年历史,对各国共产党员提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和要求:他说:“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绝不是说要熟读它的一切公式和结论,抱住这些公式和结论的每一个字不放。要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首先必须学会把它的字句和实质区别开来。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是说要领会这个理论的实质,学会在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各种条件下运用这个理论来解决革命运动的实际问题。”17 延安时期,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强调:“许多同志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似乎并不是为了革命实践的需要,而是为了单纯的学习。所以,虽然读了,但是消化不了。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18 要读懂它,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新时代读《费尔巴哈论》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中国人民行动的指南,是中国共产党制定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前提基础,学习马克思主义首先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学习《费尔巴哈论》有助于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理论,这个脉就是他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的。学习《费尔巴哈论》有助于我们学习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助于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学习《费尔巴哈论》对于牢固树立和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的过程中,认真吸取“左”倾错误路线和右倾错误路线的教训,在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实际斗争中,既反对唯心主义又反对机械唯物主义,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头脑,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这条思想路线指引下,正确制定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我们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曾经犯了主观主义错误,社会主义建设走了一段弯路,经过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讨论,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全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由此形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四十年多年的发展,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完成了建党一百周年的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建国一百周年时,我们要实现全面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树立和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离不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而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始终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著作。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93页,第三版,人民出版社,2012年。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93页,第三版,人民出版社,2012年。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606页,第三版,人民出版社,2012年。

4. 恩格斯著,张仲实译《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957年第三版。

5.同上,第141页。

6.列宁著《列宁选集》第2卷,第310页,第三版,人民出版社,2012年。

7.《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第135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

8.张岱年著《晚思集》第158页,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

9.习近平著《习近平党校十九讲》,第232-233页,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年。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21页,第三版,人民出版社,2012年。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22页,第三版,人民出版社,2012年。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23页,第三版,人民出版社,2012年。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28页,第三版,人民出版社,2012年。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29页,第三版,人民出版社,2012年。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50页,第三版,人民出版社,2012年。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65页,第三版,人民出版社,2012年。

17.《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第391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

18.《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797页,第二版,1991年。

 

 

参考文献:

[1]恩格斯著,《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一版。

[2]恩格斯著,张仲实译《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957年第三版。

[3]列宁著《列宁选集》第2卷,第三版,人民出版社,2012年。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三版,人民出版社,2012年。

[5]张岱年著《晚思集》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

[6]习近平著《习近平党校十九讲》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年。

[7]《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

[8]杨献珍著《杨献珍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

[9]吴江著 《政治沧桑六十年 冷石斋忆旧》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

[10]《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人民出版社,1975年。

[11]《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二版,1991年。

[12]邢贲思主编《中国哲学五十年》辽海出版社,1999年。

作者简介:李少军,大阳城99aa(中国)有限公司,教授。

文章来源:人民周刊网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