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华: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重要文献中体悟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
[摘 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向全党提出的根本性要求之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重要文献强调与阐发了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明确了党在百年奋斗不同历史阶段所面临的根本任务;明确了党在百年奋斗不同历史阶段所处的宏阔时代背景和我国具体国情;对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做了高度概括;深刻揭示了重大成就来之不易。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重要文献对十个方面历史经验的总结,贯穿着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是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无价瑰宝,凸显了历经百年奋斗的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使命担当和勇毅前行的品格。在过去一百年赢得了伟大胜利和荣光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关键词]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重要文献;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
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以下简称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的发表和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的举行,引领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开始了对全会精神的初步学习;11月17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以下简称《说明》)的正式发表,则引领这一学习逐步走向深入。上述重要文献是全会精神最重要的载体,从中可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是全会向全党提出的根本性要求之一。对此,本文仅就从全会重要文献中体悟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谈几点认识。
一、全会重要文献对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的强调与阐发
全会《公报》全文7400余字,按内容划分为九个部分,分别是:会议概况介绍;关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来的工作;关于做出历史决议的必要性;关于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关于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关于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历史经验;关于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关于召开党的二十大的决定;关于党中央对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号召。《公报》第三部分就明确写有全会强调的“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
全会通过的《决议》,全文36000余字,含序言和七个部分。七个部分内容有两个特点:一是主要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二是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用较大篇幅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在序言下共设4段,内容分别为:概述党百年来的初心使命、理想信念和党史的主题主线;总括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的伟大成就;强调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及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的必要性;阐明如何看待党的历史上“两个历史问题的决议”。其中第三段第二句话写道:“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段话与全会《公报》的相应表述完全一致。这也是对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如果历史观错误,不仅达不到学习教育的目的,反倒会南辕北辙、走入误区”的重要补充。强调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对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科学认识党百年奋斗取得重大成就的真谛及对党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走向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对全会《决议》所做的《说明》,共含三部分:一、关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议题的考虑;二、决议稿起草过程;三、决议稿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说明》在第一部分第六段中,在三个层面上对“党中央认为,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应坚持的根本原则予以阐发。其内容是:(1)“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党的历史”;(2)“要坚持正确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从成功中吸取经验,从失误中吸取教训,不断开辟走向胜利的道路”;(3)“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
可以说,作为全会重要文献的《公报》《决议》和《说明》,或对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做出进一步强调,或对如何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做出进一步集中阐发。这也从一个重要方面体现了全会对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在这一根本问题上的大力度引领,而这正是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根本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题中应有之义。
回顾党筹建时期的历史,1920年12月1日,时任大阳城99aa教授兼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在《新青年》第8卷第4号上发表《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一文。其中写道:唯物史观在史学研究上的价值,“就在训练学者的判断力,并令他得着凭以为判断的事实”。对历史研究“成绩的良否,全靠所论的事实确实与否和那所用的解释法适当与否”。而唯物史观所取的方法,“是为得到全部的真实,其及于人类精神的影响,亦全与用神学的方法所得的结果相反”。在此前后,1920年9月16日至1921年1月21日,远在法国勤工俭学的新民学会会员蔡和森与留在国内的好友毛泽东,在相互致信探讨中国革命的“大要”问题中,已坚定地确信,“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显然为无产阶级的思想”;“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正是在包括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唯物史观由扎实学习到坚定信仰的基础上,1921年夏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也是党的红色思想根脉之一。100年后,这一红色思想根脉的鲜亮底色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赓续中更加得到彰显。
二、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
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是全会通过的《决议》主题,而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与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密不可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波澜壮阔,时间跨度长,涉及范围广,需要研究的问题多。对此,习近平在《说明》中指出:“总的是要按照总结历史、把握规律、坚定信心、走向未来的要求,把党走过的光辉历程总结好,把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结好,把党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经验总结好,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砥砺奋进的理论和实践总结好。”应该说,这一要求本身就是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的体现之一。遵照上述要求,在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总结中,《决议》着重阐述了以下四方面内容。
一是把明确党在百年奋斗不同历史阶段所面临的根本任务,作为总结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第一位的内容,从而揭示了党在不同历史阶段践行初心使命的根本任务。研读《决议》可以看到,作为其第一至第四部分首段的内容,分别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临的根本任务。例如,《决议》第一部分阐述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其首段即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又如,《决议》第四部分阐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其首段写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应该说,党在百年奋斗中对初心使命的践行,是紧紧围绕完成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根本任务而展开、呈现的。
二是把明确党在百年奋斗不同历史阶段所处的宏阔时代背景和我国具体国情,作为总结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应有的视野,从而强化“树立大历史观”的意识和能力。正因如此,《决议》第一部分在明确党所面临的根本任务后,随即高度扼要地概述了曾创造绵延5000多年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的境遇,以及“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直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的历史样态。对其他三个历史时期党取得伟大成就的大背景,《决议》各相应部分也都做了高度扼要的概括。例如,《决议》第四部分首段明确提出党面临的主要任务后,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国际国内大背景下用六个“是”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内涵。
三是对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取得伟大成就以及这些成就共同托举的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做了既高度概括又全面系统而深刻的总结。例如,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取得伟大成就的总结,《决议》虽然只有220余字的一句话,但内涵十分厚重。这句话是“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斗,党领导人民,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积极合作下,于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宣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也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又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取得的伟大成就,《决议》用十三个方面加以概括,并在最后总结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党心军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正是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相继取得的伟大成就汇聚在一起,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时,“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四是在总结重大成就的同时,《决议》也深刻揭示了重大成就来之不易,从而引导全党在重大成就面前要戒骄戒躁,时刻保持新长征路上“赶考”的清醒。这不仅体现于《决议》序言第二段充满哲理的总括,而且体现于《决议》相应部分的若干具体论述。就总括来看,序言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就《决议》相应部分的具体论述来看,以《决议》第三部分为例,其第十段写道:“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由于国际上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敌对势力的支持和煽动,国际大气候和国内小气候导致一九八九年春夏之交我国发生严重政治风波。”面对这一情况,“党和政府依靠人民,旗帜鲜明反对动乱,捍卫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维护了人民根本利益”。在此基础上,此后一段时间,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方面坚决抵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华势力对我国的制裁,另一方面下大力气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腐败问题等进行整饬。党在这段时间内所做的艰巨工作,是党能够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渡过难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首要保证。
以《决议》第四部分为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历史性成就的取得、历史性变革的发生同样来之不易,其第五段写道:“党清醒认识到,外部环境变化带来许多新的风险挑战,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长期没有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以及新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管党治党一度宽松软带来党内消极腐败现象蔓延、政治生态出现严重问题,党群干群关系受到损害,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受到削弱,党治国理政面临重大考验。”该部分的十三个方面或以问题引文,或以成败得失引文,或以风险引文,例如在“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上”,《决议》写道:“改革开放以后,党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行持续努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乏力问题,存在不少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问题,特别是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不力,有的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甚至口是心非、擅自行事。”因此,《决议》强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从上述角度看,在党的历史已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当我们享受着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历经百年奋斗取得的重大成就时,一定不能忘记党百年奋斗的艰辛与付出!
三、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
进一步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不断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是2021年1月20日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第二部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突出重点”中就明确提出的。习近平讲道:“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党的经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书本上抄来的,而是我们党在历经艰辛、饱经风雨的长期摸索中积累下来的,饱含着成败和得失,凝结着鲜血和汗水,充满着智慧和勇毅。”
9个月后,习近平在对全会《决议》所做的《说明》第一部分中进一步讲道,我们党历来高度注重总结历史经验。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习近平在扼要概述1945年、1981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和十一届六中全会先后通过的两个“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的团结和党领导的事业重要作用后强调:“现在,距离第一个历史决议制定已经过去了76年,距离第二个历史决议制定也过去了40年。40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大大向前发展了,党的理论和实践也大大向前发展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既有客观需要,也具备主观条件。”
在上述思想指导下,《决议》从十个方面总结了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对这些历史经验的总结,贯穿着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一是深刻阐明了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人民至上的密切关系。“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而“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从根本上说明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也进一步回答了在新征程上党应该怎样做,才能使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永远不会得逞”。
二是进一步阐释了坚持理论创新以及坚持独立自主的内涵精要,从而更加彰显马克思主义这一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兴党强国根本指导思想的真理力量;更加彰显独立自主这一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重要原则的重要性。关于坚持理论创新,《决议》指出:“只要我们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就一定能够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关于坚持独立自主,《决议》立足中国实际,从大历史观的视野强调:“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那样做的结果,不是必然遭遇失败,就是必然成为他人的附庸。”正因如此,只要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就一定能够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三是对坚持中国道路和坚持胸怀天下的辩证关系做了精辟论述,从而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只要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深刻道理,以及进一步认识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的方位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同外部世界的关系提供了有力指导。
四是对坚持开拓创新和坚持敢于斗争,分别从四个层面和三个层面加以阐发,从而助力我们深入理解“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艰苦奋斗,越需要开拓创新”,以及“只要我们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抓住和用好历史机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五是对坚持统一战线和坚持自我革命,分别从四个层面和三个层面加以阐发,从而使我们确信,“只要我们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全国人民大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就一定能够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确信“只要我们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就一定能够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总之,这十个方面的经验,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从总结中提高”的精华所在,揭示了党历经百年沧桑而风华正茂更加充满活力的奥秘,是我们“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无价瑰宝。
除上述内容外,《决议》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以及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如何在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的阐发,也都洋溢着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的清风正气。例如关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决议》以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五个方面,做了全面扼要的概括和分析。关于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决议》中有一长句写道:“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从伟大胜利中激发奋进力量,从弯路挫折中吸取历史教训,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些精准而富有新意的阐发,更凸显了历经百年奋斗的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使命担当和勇毅前行的品格。如同《决议》所预言,我们完全有理由坚信:“在过去一百年赢得了伟大胜利和荣光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1年第12期